教师风采〡卜艳萍—匠心筑梦新工科
以下文章来自“拾光交大”微信公众号,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长期担任系主任和专业主任工作,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期间共获得奖励22项。校级奖励有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工会干部等。发表学术论文26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累计出版教材30本。主编教材有《计算机专业英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22本。多次荣获出版社“优秀作译者”荣誉。
教师寄语
勤学好问,踏实刻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Diligence and readiness can bring good harvest.
在传道授业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未知的探究与思考。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through teaching.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修养、健全的人格和开阔的思维。
Cultivat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manners, sound personality and open mind-set.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创新创业新经济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卜艳萍老师认为,新工科建设强调课程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在当前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要进行工科专业课教学特点的分析与模拟实验教学活动的研究等教学改革的探索。教学过程中,她认识到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首先,紧密结合技术发展与应用;其次,密切耦合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第四,保障教学质量等。重视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保持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在质量监控中,要注重过程和目的,加强“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有益尝试。提倡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个体发展。
新工科与新产业相互对应,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及云计算等。在应用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工程素养。新工科教育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等两个方面的素质能力,利用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不同的工程实践环节,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混合教学和虚拟教学的教学环境。实验内容设计上应摆脱传统固定实验形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分工与协作中完成实验任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能力、拓展实验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实验风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院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现代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教师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数字化教学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使师生间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变得畅通无阻,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新实验和新领域。
选择教师作为她的终身职业,注定和学生的梦想荣誉紧密相连!能够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她深感欣慰。她希望同学们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建立多元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供稿:教学中心